clfthy.com-免费无码肉片在线观看,中国chain同志gay片国产,JAPANESE厨房乱TUB偷,国产人成视频在线观看

全國客服熱線:400-0537-099
公司簡介 公司動態 資質證書 產品中心 視頻中心 印象天意
首頁 > 聚焦天意 > 行業新聞

海南出臺自貿港投資新政方案 2022年全省鋪開裝配式建筑


來源:海南省人民政府  

5月17日,海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海南自由貿易港投資新政三年行動方案(2021-2023年)》的通知。


據悉,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正處于起步階段和關鍵時期,但仍面臨投資結構不合理、投資效益較低、產業急需轉型升級等問題,所以本方案從海南實際入手,圍繞旅游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三大主導產業,以及熱帶特色高效農業、制造業(即“3+1+1”產業),“五網”基礎設施,民生公共服務,社會投資等重點領域,希望通過實施三年投資新政,在完成年投資增速不低于10%的同時產業投資對GDP拉動作用更加凸顯。


方案提到,要大力推行綠色環保建筑,依托臨高金牌港、定安新竹裝配式建筑等基地,支持裝配式建筑工廠投資擴能,確保2022年后全省全面鋪開裝配式建筑。


此外,該行動方案還提出,在安全管控前提下,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鼓勵和引導企業赴境內外上市融資。適時向全球符合條件的境外投資者發行地方政府債券和企業債券。


要拓寬融資渠道,形成投融一體化閉環工作機制,做好項目包裝,爭取更多專項債;陸續擴大基礎設施REITs產品發行,盤活優質存量資產,擴大融資渠道,降低整體融資成本;構建規范高效的PPP推進機制,形成工作合力,定期將一批盈利性高、回報周期短、現金流穩定、投資回報機制合理的項目推向社會。


海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

印發《海南自由貿易港投資新政

三年行動方案(2021-2023年)》的通知


瓊府辦函〔2021〕170號


各市、縣、自治縣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屬各單位:


《海南自由貿易港投資新政三年行動方案(2021-2023年)》已經省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海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1年5月10日


(此件主動公開)


海南自由貿易港投資新政三年行動方案(2021-2023年)


當前,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正處于起步階段和關鍵時期,但仍面臨投資結構不合理、投資效益較低、產業急需轉型升級等問題。為全面貫徹落實《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和《海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積極參與國內國際雙循環,加大海南產業與國內外產業鏈的融合力度,聚焦產業投資,形成更多產業集聚,進一步優化投資結構,提高投資效益和質量,推動海南投資高質量發展,制定本方案。


一、行動目標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以及習近平總書記“4·13”重要講話精神,以持續提升海南自由貿易港投資結構和質量為目標,以嚴格執行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生態環境準入清單“三線一單”和不占用永久基本農田、不突破碳排放上限、不減少林地保有量為底線,立足于海南實際情況,圍繞旅游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三大主導產業,以及熱帶特色高效農業、制造業(即“3+1+1”產業),“五網”基礎設施,民生公共服務,社會投資等重點領域,高度聚焦投資效益與質量,著力在擴大有效投資方面下功夫,通過實施三年投資新政,在完成年投資增速不低于10%的同時,到2023年,全省投資結構更加合理,投資質量明顯提高,投資效益逐步提升,產業集群效應進一步釋放,產業投資對GDP拉動作用更加凸顯,讓海南自貿港建設早期收獲體現在全省宏觀經濟發展的質量和速度上。


(一)注重產業投資結構和質量,擴大有效投資。注重實體經濟發展和產業投資質量,主動調整投資結構,切實提高“3+1+1”產業在投資中的占比。高質量投資建設一批重大產業平臺,建成2-3個千億級和5-7個百億級重大產業平臺,帶動形成若干創新要素集聚、配套體系完備的產業集群。2021-2023年,“3+1+1”產業每年投資增速12%左右,至2023年投資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重不低于67%,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70%以上。


(二)完善“五網”基礎設施。按照海南自貿港建設需求,加快推進路網、光網、電網、氣網、水網等基礎設施建設,2021-2023年,每年基礎設施投資增速3%左右,進一步提高全省基礎設施投資水平,填平全省基礎設施發展差距。


(三)提高民生公共服務能力。加大民生公共領域投資力度,補齊公共服務領域短板,2021-2023年,每年投資增速10%左右,到2023年,全省公共服務設施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四)持續擴大社會投資。營造一流營商環境,打造誠信政府,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為市場主體提供“有事必應”“無事不擾”為主的經營便利,2021-2023年,每年社會投資增速10%以上,社會投資活力持續提升。


更加注重重大項目對投資的拉動作用,重點推動投資權重大、影響范圍廣的項目建設,力爭總投資1億元以上項目占全年投資的比重每年增加2個百分點以上。


二、主要任務


(一)優化產業投資結構,構建以“3+1+1”產業為主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1.旅游業。


加快推進海口國際免稅城等項目建設,打好離島免稅“牌”。以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為“主戰場”,發展“醫療+旅游”,吸引國內外有醫療需求的游客來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就醫、康養。以海南島國際電影節、海南國際旅游島歡樂節等節慶賽事活動為引領,發展“文化+旅游”“體育+旅游”,吸引更多不同消費層級人群來海南旅游消費。(責任單位:省旅游和文化廣電體育廳、省電影局、省商務廳、省國資委、省衛生健康委、省發展控股有限公司、省旅游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各市縣政府,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管理局)


2.現代服務業。


持續推動設立海南國際清算所、新型離岸國際貿易企業服務中心等項目,打造國際貿易“碼頭”,推動海外的央企國際結算總部集中到海南。在海口復興城互聯網信息產業園、海南生態軟件園等重點區域,培育打造“區塊鏈+金融”產業集群。建設洋浦國際冷鏈中心,在洋浦、海口、澄邁等地建設大型國際中轉型冷庫。加快澄邁油氣勘探生產服務基地建設,集聚一批油氣技術服務、工程服務、設備服務、后勤保障服務等企業入駐。以陵水黎安國際教育創新試驗區為載體,吸引英國考文垂大學、諾丁漢大學等國際名校來瓊辦學。打造區域性國際會展中心,2021年起高水平舉辦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吸引國內外知名設計企業和設計機構落戶海口江東新區等重點園區,打造“國際設計島”。(責任單位:省地方金融監管局、省商務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人行海口中心支行、省財政廳、省國資委、省教育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海口海關,各市縣政府,11個重點園區)


3.高新技術產業。


持續推動熱帶作物國家重點實驗室、海南大學生物醫學與健康研究中心等一批科技平臺建設,加強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成果轉化支持力度,推動創新鏈、產業鏈和資金鏈深度融合,構建高新技術全產業鏈,到2023年,科學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2%以上。


加快發展數字經濟、石油化工新材料、現代生物醫藥產業。數字經濟,依托海口復興城互聯網信息產業園、海南生態軟件園、海口國家高新區等重點園區,完善對賭協議,做大做強數字經濟產業,到2023年,形成動漫游戲產業、物聯網和數字貿易等數個百億級產業集群。石油化工新材料,以洋浦經濟開發區、東方工業園區為重點,以百萬噸乙烯項目為招商龍頭,延長產業鏈,落地開工建設一批高性能非金屬材料、高分子材料以及精細化工等產品。到2023年,率先在洋浦經濟開發區(含東方臨港產業園)培育形成石油化工新材料重大產業平臺。現代生物醫藥,發揮我省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以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和海口國家高新區為載體,招引國內外龍頭企業,鼓勵葫蘆娃集團美安兒童藥智能制造基地、皇隆制藥等本省存量企業在現有產能基礎上加大技術改造投資力度,提質升級做大做強,大力發展新型生物制藥、高端醫療器械、中藥現代化、化學藥等,服務國內強大內需市場。到2023年,率先在海口國家高新區培育形成現代生物醫藥重大產業和創新平臺。(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科技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衛生健康委、省藥品監管局,各市縣政府,11個重點園區)


培育發展南繁、深海、航天產業。南繁產業,以建設全球動植物種質資源引進中轉基地為抓手,借鑒CRO研發模式推動南繁科技城建設促進產業轉型,到2023年初步建成集科研、生產、銷售、科技交流、成果轉化為一體的服務全國的“南繁硅谷”和我國種業貿易中心。深海產業,深入實施南海海洋大數據中心、國家深遠海綜合試驗場、深海科技產學研平臺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打造海南深海科技城和深海科技成果孵化與轉化基地,到2023年,把我國更多深海科技和產業力量集聚到深海科技城,努力打造全國唯一的國家深海科技城和深海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基地。航天產業,舉辦文昌國際航空航天論壇,打造國際航天交流合作平臺,建設航天高端產品研發制造基地、航天大數據開發應用基地、“航天+”產業示范園區,促進資源有效整合,加速航天產業導入和集聚,加快衛星通信、導航、遙感產業融合發展,到2023年,力爭園區入駐企業數量達400家,航天科技轉化成航天工業的機制更加順暢。(責任單位:省農業農村廳、省科技廳、省自然資源和規劃廳、省委軍民融合辦、省發展改革委、省農墾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三亞市、文昌市、陵水黎族自治縣、樂東黎族自治縣政府,三亞崖州灣科技城管理局、文昌國際航天城管理局)


優化升級清潔能源、節能環保、高端食品加工產業。清潔能源產業,加快推進新能源汽車、智能汽車制造業發展,推動國際化技術創新平臺建設。持續推動昌江核電二期、小型堆示范工程、大唐萬寧氣電等項目建設,以煉化和化工企業副產氫凈化提純制氫為啟動資源,構建氫能產業體系。節能環保產業,推動禁塑法規落地落實,在洋浦經濟開發區、海口國家高新區等地實施一批塑料替代品產業項目建設,2023年前完成替代品全產業鏈打造。大力推行綠色環保建筑,依托臨高金牌港、定安新竹裝配式建筑等基地,支持裝配式建筑工廠投資擴能,確保2022年后全省全面鋪開裝配式建筑。以提高城鎮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以改善人民群眾生活環境為出發點,加大生態環境投入力度,提高城鄉污水收集及處理率、城鄉垃圾分類覆蓋率,確保我省生態環境質量站穩全國第一梯隊行列。高端食品加工產業,持續推動海口國家高新區、三亞市崖州區和儋州市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萬寧市檳榔產業園、定安塔嶺工業園、澄邁老城開發區食品加工園等項目建設,健全農業產業發展體系。鼓勵本省食品加工企業全球采購原料進行深加工,培育更多食品加工產業集群。(責任單位:省科技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農業農村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生態環境廳、省水務廳、省國資委,各市縣政府、洋浦經濟開發區管委會,海口國家高新區管委會)


4.熱帶特色高效農業。


利用海南氣候優勢,以熱帶水果和冬季瓜菜、“三棵樹”、漁業轉型為重點,通過高標準農田建設、保橡膠樹擴檳榔樹和椰子樹、深海網箱養殖、農產品深加工等途徑,打造特色拳頭產品,促進海南農業提質升級,增加競爭力。扎實落實土地法,壓實市縣長責任,將“菜籃子”用地納入基本農田管理,抓好15萬畝蔬菜種植規模,確保蔬菜自給率不低于65%。(責任單位:省農業農村廳、省自然資源和規劃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國資委、省農墾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各市縣政府、洋浦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三亞崖州灣科技城管理局)


5.制造業。


把制造業提質增效、穩定發展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做好增量發展和存量調整,把全省制造業做實做優做強。在海口國家高新區、洋浦經濟開發區、澄邁老城經濟開發區、定安塔嶺工業園、儋州木棠工業園等園區布局新能源汽車、智能汽車、航空器、機器人、海工裝備、游艇等高端裝備制造及維修業態,打造一批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集群;以應用和市場為導向,鼓勵和支持國內外大型裝備企業在海南實施技術成果轉化,開展省內企業綠色、智能化技術改造,積極培育裝備制造產業發展生態;持續推進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應用新技術為傳統產業提質增效,促進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制造業深度融合。(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科技廳,各市縣政府,11個重點園區)


(二)補齊“五網”基礎設施短板,提高服務效率。


路網,對現有公路提質升級,盡快開工建設“海澄文定”綜合經濟圈城際軌道交通,重點推進洋浦集裝箱樞紐港小鏟灘碼頭、海口港馬村港區航道、海口港馬村港區三期集裝箱碼頭等工程建設,加快啟動海口美蘭機場三期擴建工程和三亞新機場建設,加速推動東方機場、儋州機場前期工作,進一步完善重點園區基礎設施,形成“豐”字型+環線的多層次綜合交通網絡格局。光網,加快構建全省高速、泛在的光纖寬帶網絡,加快實現全島5G場景全覆蓋,并部署國際通信基礎設施建設,科學布局互聯網數據中心,開展國際互聯網數據交互試點,為建設國際信息通信開放試驗區打下堅實基礎。電網,加快推動昌江核電二期等項目建設,滿足全省用電需求,加快構建500千伏主網架和現有電網升級改造,全面鋪開抄表到戶,基本建成智能電網體系。氣網,加快建設“田”字型輸氣主網絡結構,基本實現“縣縣通管道”,積極推進燃氣下鄉進村“氣代柴薪”。水網,加快推動邁灣、天角潭水利樞紐、瓊西北供水、南繁樂亞片區等大型水利基礎設施和農田水利建設,在構建全省骨干水網的同時,進一步疏通供水“毛細血管”,打通供水系統“最后一公里”。(責任單位:省交通運輸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發展改革委、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水務廳、省農業農村廳、海南電網有限公司、省發展控股有限公司、省交通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省水務集團有限公司、各市縣政府、洋浦經濟開發區管委會)


(三)加大公共領域投資,提升民生公共服務水平。


加大教育投入,優化基礎教育資源布局,打造學前教育、義務教育“15分鐘就學圈”;培育1-2所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應用技術型和應用技能型人才培養院校;推進黎安國際教育創新試驗區建設,支持海南大學雙一流建設,支持海南師范大學國家教師發展協同創新實驗基地和海南醫學院桂林洋校區建設。補齊醫療領域短板,加快推進省婦幼保健院異地新建項目、省疾控中心異地新建、省公共衛生臨床中心等一批醫療衛生項目建設,推動省人民醫院南院(觀瀾湖)院區、海南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江東新院區開工建設。編牢社會兜底保障網絡,優化全省福利機構區域布局和功能提質,在海口、三亞、儋州、瓊海等地區推進“養治教康+社會工作”一體化區域性兒童福利機構建設,加強海南省殘疾人康復中心和各市縣殘疾人康復基礎設施和服務機構建設,建立省一級綜合服務康復中心。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完成約1200個城鎮老舊小區供水、輸電、充電樁、道路等基礎設施改造,全面改善舊城區設施老化、建筑破損、環境不佳的生活居住環境,提升和完善城鎮服務功能,建設200個公益性惠民平價菜網點,惠及全省居民。(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衛生健康委、省民政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商務廳,各市縣政府、洋浦經濟開發區管委會)


(四)增強市場活力,吸引更多社會投資。


實施以公告承諾和優化程序為主的注銷便利、以盡職履責為主的破產便利等政策制度。按照“放管服”改革要求,清理核查社會投資項目報建審批情況,打破投資“玻璃門”壁壘,暢通投資通道,進一步降低民營企業經營成本。引導民間資本積極參與有盈利性的基礎設施、民生項目等領域建設,降低民間資本在房地產行業的依存比例,拓寬傳統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項目建設資金來源渠道,緩解政府財政壓力。到2023年,社會投資渠道更加暢通、領域更加廣泛、機制更加健全、主體更加多元,基本建立與海南自貿港建設需求相匹配的社會投資體系。(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地方金融監管局等,各市縣政府,11個重點園區)


三、加快投融資體制改革


(一)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結合我省發展實際,緊扣海南自貿港建設“三區一中心”戰略定位,嚴守生態和永久基本農田紅線、不突破資源利用和碳排放上限,提高產業準入門檻和投資效益,進一步推廣完善“畝產論英雄”機制,確保將最優質土地、生態資源留給最好的投資者。引導產業向園區集聚,高質量建設一批重大產業平臺,帶動形成若干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產業集群,推動產業集聚區聚變。降低投資成本,推動資源要素從低質低效領域向優質高效領域流動,切實提高資本運行效率,引導更多社會資本參與海南自貿港產業體系建設。(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商務廳、省自然資源和規劃廳、省生態環境廳等,各市縣政府,11個重點園區)


(二)拓寬投融資渠道。形成投融一體化閉環工作機制,做好項目包裝,爭取更多專項債;陸續擴大基礎設施REITs產品發行,盤活優質存量資產,擴大融資渠道,降低整體融資成本;構建規范高效的PPP推進機制,形成工作合力,定期將一批盈利性高、回報周期短、現金流穩定、投資回報機制合理的項目推向社會。獲得中央、地方政府投資補助的有收益項目,可將政府投資作為項目資本金,擴大融資能力,提高社會融資總規模。發揮海南自貿港建設投資基金的作用,吸引社會資本發起設立項目制專項子基金,拓寬重大項目融資渠道,支持重大項目建設。營造一流營商環境,推動實現政務活動“零跑動”、便民利企“優服務”,增強市場主體在海南投資興業信心。在安全管控前提下,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推動國內外各類要素在島內便捷高效流動,打造公開、透明、可預期的投資環境。鼓勵和引導企業赴境內外上市融資。適時向全球符合條件的境外投資者發行地方政府債券和企業債券。(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地方金融監管局、證監會海南監管局等,各市縣政府,11個重點園區)


(三)創新投資監管模式。充分利用現代化信息手段,在“管得住”前提下,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投資監管機制,完善“互聯網+監管”模式,實現事前備案服務到位、事中事后監管到位。加強政府已開發系統平臺整合力度,在2023年前實現全省項目監管平臺橫向連接順暢、縱向對接到底,基本實現投資監管平臺“一張網”。(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大數據管理局等,各市縣政府,11個重點園區)


(四)實行“承諾即入制”“極簡審批”投資便利化制度。社會投資項目,嚴格落實“非禁即入”,對具有強制性標準的領域,原則上取消許可和審批,企業其投資行為符合和執行現行有關法律、法規,取得建設用地、滿足開工條件并按行政審批機關告知的內容作出承諾,政府部門直接發放相關證書,即可開工建設。政府投資項目,整合行業審查、項目批復、財政評審等環節第三方評審機構,建立聯審聯批制度,共用第三方評審報告,確保財政預算審核與審批概算保持一致,減少工作環節,提高工作效率。(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政府政務服務中心、省財政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等,各市縣政府,11個重點園區)


四、保障措施


(一)實行項目分級推動責任制。依托海南省全社會投資項目在線監管平臺,建立三年重點項目庫。對每年省重點(重大)項目計劃進行任務分解,省四套班子領導各牽頭負責全鏈條推動一個省重點(重大)項目,原則上項目總投資不低于25億元;其余項目由市縣領導參照省領導負責項目方式進行分解推動。排出項目分工方案、清單,落實領導責任、時間節點。(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等,各市縣政府,11個重點園區)


(二)全面加強項目要素保障。嚴格落實“要素跟著項目走”機制,強化資源要素省級統籌力度,提前謀劃好項目的土地、能耗、資金等要素,促進項目與政策體系的精準匹配和銜接平衡,全力保障項目用地、用海、用林指標。做好項目跟蹤與監督,市縣、園區和有關廳局及時解決影響投資進度問題,省發展改革委定期組織省自然資源和規劃廳、省生態環境廳、省財政廳、省林業局等部門召開省級部門聯席會,統籌解決項目要素保障的難題、打通投資工作中的堵點;聯席會解決不了的,及時報送省政府解決。(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自然資源和規劃廳、省生態環境廳、省財政廳、省林業局等,各市縣政府,11個重點園區)


(三)落實主體責任,高質量招商引資。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各位副省長每年負責招1-2個總投資10億元以上產業項目,海口、三亞、儋州三個地級市和11個重點園區的主要負責人每年各自至少招3個總投資5億元以上的產業項目,其他市縣主要領導每年至少招3個總投資1億元以上的產業項目,確保產業項目源源不斷持續落地,連續壯大產業投資規模。更加注重吸引外資參與重大產業項目建設,市縣和11個重點園區主要負責人每年至少引進一個外資項目。無縫對接招商和項目落地開工環節,對企業與省政府簽約協議內容按季度進行跟蹤評估,推動合作意向投資項目轉化;對市縣(園區)簽約項目,建立全省招商引資“簽約項目庫”,全鏈條跟蹤服務。經省招商聯席會審核通過的項目,超過一年未開工建設的,注銷該項目的審定結果,取消項目落地市縣當年招商工作考核評估資格。(責任單位:省商務廳等,各市縣政府,11個重點園區)


(四)細化年度項目清單。樹立“項目為王”理念,每年初,省發展改革委牽頭完成年度項目清單編制,項目實行動態管理,對長期開不了工的調出項目庫,對成熟的項目及時增補入庫,對確有必要調整年度投資計劃等內容的按程序調整。以項目為抓手,繼續項目單月集中開工、雙月集中簽約活動,確保每月投資計劃有項目做支撐。定期赴市縣開展“服務項目、服務企業、服務基層”活動,健全省重點(重大)項目和總投資500萬元以上項目調度工作制度,及時發現投資工作問題、掌握投資完成實況、研判投資形勢、提出具體解決的辦法,確保投資工作按預期平穩推進。(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等,各市縣政府,11個重點園區)


(五)發揮重點園區作用。加大放權力度,放園區有需要的權,放園區承接得了的權,真正做到向園區賦權,讓園區說了算;園區要加大自身隊伍和管理機制創新力度,加大制度集成創新,充分發揮園區在建設重大產業平臺上的示范和帶動作用。建立全省重點園區創建制度,明確園區創建標準,并進一步健全園區考核及動態調整機制,實行“黃牌警告、紅牌退出”,形成爭先創優、優勝劣汰的良性競爭導向。(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等,各市縣政府,11個重點園區)


(六)強化責任落實。推動形成能者上、優者獎、庸者下、劣者汰的正確導向,在海南省市縣高質量發展綜合考核中,適當提高投資完成情況指標分值。同時對超額完成年度投資的市縣和園區,在用地、用林等方面,其年度新增建設用地、用林計劃指標不足時,省里通過調劑,給予優先保障。(責任單位:省統計局、省發展改革委、省自然資源和規劃廳、省財政廳、省林業局等,各市縣政府,11個重點園區)




?